香港虽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其医疗体制却是‘社会主义特色’的 。”
近日,一段内地“女孩痛斥号贩子”的视频引发热议,内地医疗体制改革再次走向风口浪尖。相比之下,香港绝少出现号贩子现象,也极少出现医患打斗等极端“医闹”事件。号贩子的诞生,其实是一个医疗分工的问题。今天推送的香港医疗体制,也许能为内地提供有用借鉴。欢迎大家分享智慧,一同讨论。
香港公私营医院协作 医患分流
以下图表概括说明香港的医疗体系架构及有关服务:
香港早期的医疗服务主要由慈善机构提供。20世纪中以来,香港特区政府一直是公立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香港政府的基本医护政策是,不容有市民因缺乏金钱而无法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香港医疗服务体制是双重体制,即公营、私立机构并存。主要的服务提供者有医院管理局(管理所有公立医院)、私家医院和专科医生、私家医生以及中医师等。大部分的基层医疗护理服务由私家医生提供。第三层医护服务,即最复杂的医院服务和长期护理,全部由医院管理局提供。传统中医药是大部分市民,特别是老人和慢性病患者的另一个选择。
2.香港的医疗卫生资源
香港的医疗卫生资源主要由公立和私立医疗卫生机构构成。就公立医疗机构而言,目前医院管理局辖下有42间公立医院/医疗机构、48间专科门诊诊疗所及73间普通科门诊诊疗所。医管局辖下合共提供近30,000张病床,并聘用了5万多名员工,提供全港88%的住院服务和29%的门诊服务。医院管理局负责透过其医护设施网络,提供综合性的中层及第三层专科医护服务,以及医疗康复服务,并在其辖下的基层医疗诊所提供部分基层医疗服务。医院管理局为所有香港居民提供近乎免费的公立医院服务。
除了公营医院,香港还有13所私立医院和3700所私人诊所(医务所),私立医院病床约占全港病床总数的13%,提供全港12%的住院服务和71%的门诊。
这些私人诊所和医院采取市场化运作,依据医疗服务成本自主确定价格。普通科门诊则主要由私营的普遍科医生提供,主要原因有:一是病人向私营的诊所看病,可以自主选择医生,诊疗时间也更有弹性(公立诊所等待期长);二是私营的普通科医生每次诊症收费约150元,大部分市民都能负担得起。
在优化医疗资源的前提下,小病下到基层医院诊治,大病向大医院汇集。由于香港公立医院提供的住院和专科门诊服务质量高、收费低,目前,全港94%的医院服务是由公立医院提供的,另外6%由私人医院提供。
除此之外,香港进一步发展私家医院,在黄竹坑、将军澳、大埔及大屿山这四个地方,为私家医院预留了土地。为了保证私家医院收费透明,香港政府规定须以套餐式收费(当中应涵盖医生费用、住院费用、诊断程序、外科手术等)提供一定数量的服务。当然,为了应对医疗需求,对公立医疗资源进行了扩充,兴建天水围医院和香港儿童医院、扩建基督教联合医院,以及重建广华医院和玛丽医院。
香港这套全覆盖的全民医保,保基本、兜底线。不让任何一个人因穷看不起病,也不让任何一个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3.香港公立医疗机构的服务收费
香港市民去公立医院和诊所看病只需支付少许费用。公立医院和诊所的收费标准是,普通病房每日收费100元。一切膳食、住院、化验、药物及手术费用均包括在内。不仅如此,住院期间的一日三餐,也都由医院免费提供给病人。
以开胸的手术为例,一般在香港的公立医院,一个开胸的手术费用大概在5万元,加上其他的费用,大概需要十几万。病人如果住院一周,也就只需要支出700元港币。如果病人选择私立医院,手术费就得50万元左右。公立普通科门诊诊所每次诊症收费37元,专科门诊服务,首次诊症收费100元,其后每次诊症只需付60元,而每种药物只收10元。此外,领取“综合社会保障援助”(CSSA)的人士,更可以申请豁免。为保障没有领取综合援助的3类人士,即低收人人士、长期病患者及贫困年长病人,政府制定医疗费用减免机制,以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香港的公立医院和诊所收费水平远低于成本,据测算,公立医院普通病房的成本是每天3100元,而收费标准连零头都不到。
由于对患者医疗服务的收费极低,就需要政府对公立医院进行补贴,这是一笔数额巨大的投入。据统计,为了维持整个医疗系统的运转,香港特区政府每年需要投入的经费大约是300多亿港币,占到全香港GDP的3%。而随着人口老化的加剧,这个比例将会在10年后增加到4%,占到香港政府财政支出的23%。也就是说,到2016年,香港政府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将用到保障医疗系统的正常运转上。
4.香港的药品管理
在目前的医疗体制下,香港卫生署负责全港药物的登记和注册、社区药房和本地药厂的监管及有关药剂法规的执行。各医院、诊所的药剂治理则根据治理机构或性质的不同分为三个体系:卫生署负责统筹公立医院及其门诊的药剂服务;卫生署则负责维持普通科门诊的药剂服务;私立医院和私人医生的药剂治理由他们自行负责。
卫生署治理的公立医院的药品支出占全港药品支出的大部分,因此,香港药品治理的要害在于HA所负责的药品治理。HA总部的总药剂师办事处(总药办)是负责公立医院药品治理的具体执行单位。卫生署对药品治理主要通过建立“两个委员会”、确定“两种制度”来进行。“两个委员会”指中心药物建议委员会和药物评选委员会。其中,中心药物建议委员会负责治理新药的引进,由医院“药事委员会”向中心药品建议委员会提交引进新药的申请书,委员会成员就新药的效用、安全性和成本效益,对各医院的申请作出评核和建议,并提出适当的用药方针。药物评选委员会负责非专利药的审评,香港为确保公立医院药物的素质,所有需使用的非专利药品,必须由药物评先委员会审核通过。
“两种制度”指医院协定处方制度和中心采购制度。医院协定处方制度的内容包括药品目录、新药评估、用药范围等,未纳入协定处方的药品需市民自付。药品能否纳入协定处方即取决于医院所需,也因其安全、效能和成本而定。中心采购制度指总药办把总开支较大及用量稳定的药品列为中心采购,通过竞价投标签订购买合约。
5.香港的医疗管理系统
香港的医疗管理机构很多,主要有:
(1)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由前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划分改组)。它主要负责香港医护服务的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工作,同时监察各项政策的推行,以保障和促进市民的健康,为每位市民提供全面的终身医护服务,并确保市民不会因缺乏金钱而无法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值得一提的是,现任局长高永文本身也是一名医生,有极高的社会声望,一度是香港民望最高的官员。
(2)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它是香港特区政府的卫生顾问,是执行香港特区政府卫生政策和法定职责的部门。是公众卫生事务监管机构,负责管理公共及港口卫生和基层医疗。该署致力推行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医疗及康复等服务,保障市民的健康。香港卫生署负责对私立医院的监管。
(3)香港医院管理局。香港医院管理局于1990年根据《医院管理局条例》成立,属法定非政府部门的公营机构,通过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向政府负责,主要管理香港所有公立医院。现在,医管局管理着42间公立医院和医疗机构,47间专科门诊和73间普通门诊。这些医院和医疗机构又分为7个联网。在每个联网体系内,患者发病、治疗、辽阳、康复、出院后的小区护理都可以得到连续性的服务。
2013年11月,时任香港医院管理局主席胡定旭接受香港传真专访,谈香港公营医疗。
管理上设立独立的董事局,负责医院管理局的管理。全局采用统一的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用相同的条件聘用医生,集中采购药物和医疗设备,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医院员工薪酬参照公务员标准制定,但用现金津贴取代福利,加强员工的业务及服务理念的培训。香港医院管理局的成立对于统一和强化整个公立医院体系的管理、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4)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该会是一个独立的法定机构,负责制定与执行各项中医药规管措施,管委会成员包括执业中医师、中药业人士、教育界人士、业外人士和政府人员。
强化香港公共医疗安全网 加大财政投入
1. 香港政府在医疗领域的开支不断加大。卫生署历史数据显示,1989年~2000年这段时间,政府公共医疗开支一直是上升的。从2007年到2014年,香港政府在医疗领域的开支从320亿元增加到520亿元,公共医疗开支现占政府经常开支总额约17%。预计到2025年,香港公共医疗开支将达到1270亿元。2015年,香港医管局大会文件记录显示,该局2015年预算为542亿元,比2014年增加3%(单位均为港币)。
2. 2001年11月06日,时任香港医院管理局行政总裁何兆炜在第12届世界生产力大会作专题讲演时说,香港虽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其医疗体制却是“社会主义特色的”。
香港的医疗保障制度实行20多年来,取得的成绩是举世瞩目的。香港的这套医疗保障制度曾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最好的医疗保障制度之一,它具有公平性和可及性两大基本优点。所谓公平,就是全香港市民不论贫富,都能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所谓可及性就是不论身在香港何处,大都能够在三十分钟内抵达医疗服务的地点。另外,它还保证了市民不会因为没钱而被医院拒绝,不会因为治病而致贫,患者不会被医生小病大医,大病不医,也不会有“以药养医”等等稀奇古怪的名堂出现。
当然,也很少有医患打斗等极端“医闹”事件的发生。
3. 缩短公立医院服务的轮侯时间。改善现时的标准公共医疗服务,引入更先进并已证实有效的医疗技术、医药和设备。设立个人医疗费用上限,无须担心因病耗尽积蓄。
市场化是大势所趋 天下没有免费午餐
1. 从体系看,香港医疗系统是公私营并行的,只是公营和私营承担的功能不同。在香港,我们也见不到政府主导、市场主导的字样,只能见到公营和私营之分。截至目前,香港公共医疗服务开支和私人医疗服务开支几乎是对半儿开。香港卫生署数据显示,2011年~2012年,医疗卫生总开支中,公共医疗卫生开支占48.3%,私人医疗卫生开支占51.7%。
2. 香港的公营医院虽然是政府举办和管理公立医院,但公营医院的公共性质非常突出,很少强调所有制归属:公营医院是可以接受社会捐赠的,甚至在法律的框架下可以与私营医疗机构合作。而内地的公立医院实际上是官办医院,强调所有制归属,医院不能接受捐赠,如果公私部门合作,这会被视为违反医院所有制性质(公有制)的行为。
3. 私人开业机构则承担了多数基层医疗服务。约有7成门诊服务由私人基层医疗专业人员提供,诊费主要由有负担能力的市民自付。卫生署数据显示,香港有48.3%的注册医生在私人医疗机构工作。这里强调一下,香港医疗体系里没有什么多点执业和自由执业之分,可以说每个合格的医生都是有开业资格的,开业资格并不附庸于医院。香港基层医疗服务,绝大多数仰赖这些独立执业的全科医生。
4. 在香港,并没有医疗卫生费用的报销补偿制度。 病人有三种选择,一是选择政府直接提供的医疗服务,二是社会上的慈善基金,第三种则是商业医疗保险。这与其他实行社会医疗保险、存在第三方付费的制度是有本质区别的。在香港,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比例不高。购买商业保险的大多数是有钱人,他们用高价购买快捷的医疗服务,无需连夜排队挂号。
私人诊所在香港遍地都是,它们或隐身于像中环、尖沙咀、铜锣湾、旺角等寸土寸金的写字楼内,或于各小区楼盘里,由于成行成市,被街坊们称为“医生楼”,聚集了各科医生,还有各种诊疗检查,两三层楼里囊括了医院全部科室,与大医院无异,虽然收费不低,却早已为普通市民所接受。
林子健(化名)医生正在能望到维多利亚港的办公室内,为病人看诊。诊疗时间已过大半(35分钟),剩下的寒暄时间中,他和病人聊起了内地的一单新闻,“内地医疗制度也开始改革了,花几块钱但是要等很久,和几百块钱看诊但是时间可控,你会选哪个?”
病人果断回答,“当然是后者,等候的时间也是成本啊!”在他们看来,选择私人诊所还是公立医院,只是各取所需。
黄民说,在香港,医生不能卖广告,全凭口碑
铜锣湾Sogo百货商城正对面的一栋写字楼里,其中一层楼有三家诊所,一家护理机构。
黄民(化名)医生的诊所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内科医生,在业内他也被称为家庭医生,来这里看病的主要是一些身体检查、感冒或者是一些慢性病开药等。
这不是他唯一的诊所,黄民医生还有另外两家诊所,分别在香港仔和尖沙咀,时间从早上10时排到晚上8时,忙起来一天要看三四十个病人,并不比公立医院轻松多少。
“为什么要分三家诊所赶场?”
黄民说,“因为在香港,医生不能卖广告,全凭口碑,所以一开始要尽可能覆盖更多区域,每个区域都会有就医需要。”
他在这家诊所出诊的时间是下午1时30分至下午4时,3平方米左右的等候大厅里,一部42英寸的液晶电视正在循环播放着当晚香港黄金时段的“肥皂剧”。
连成一排的软沙发已经坐满了等候的病人,他们不少是熟识的街坊,三三两两坐着聊天。
沙发旁边摆放着一台空气净化器。一个身着便装化着淡妆的女生就是这所诊所的护士,她只负责安排病人轮候看症和取药,所有检查和注射都由医生来完成。
优质的服务也意味着更高的诊金,看个伤风咳嗽大概要350港元
这些场景合并在一起总让人产生错觉,这真的是医院吗?
事实上,这样的“医生楼”在香港比比皆是,有的私人诊所还占据了几层楼。
像尖沙咀一带的“医生楼”里,可以找到专科医生看诊,还可以做类似CT等的大型检查,同时还配有一些康复项目。诊所的面积也更大,很多医生办公室里还会特意配有冰箱、咖啡机等各种能为病人减压的小设备。
初来的病人只需要在写字楼底下看“水牌”(类似医生的简介)寻找医生即可。
但优质的服务、舒适的环境同时也意味着更高的诊金。一位从医数十年的风湿专科医生告诉记者,他们的收费确实比公立医院高出很多,普通公立医院的诊金大约60港元左右,但要一大早去医院拿号轮候,也许要一直等到下午。
而来私人诊所看诊,只要提前预约好时间前后不会超过1个小时,这其中还包括医生平均45分钟的诊疗时间、等候时间、取药以及各种检查的时间。但是看“家庭医生”类似伤风咳嗽这类大概需要的诊金为350港元,而看专科医生类似风湿、肝肠、心肺等,光诊金就需要1500港元左右,加上拿药一般要在2000港元以上。
“香港一开始出现私人诊所时,医生也是同时兼着公立医院的医生身份”
林子健曾经在一家公立医院当了10年医生,像他这样资历的公立医院医生月收入也能有十几万港元,但相对私人诊所还是算少的,且工作量也较大。所以他婉拒了医院领导们的各种挽留,自己开起了私人诊所。
“其实开私人诊所还是有风险的。”林子健坦言,在香港一个医生出来开私人诊所,至少需要“守”一到两年,因为中心区一家面积在20平方米左右的私人诊所,都需要约200万港元的成本。
“一旦你开了私人诊所,你的身份就不再仅仅是医生,而是兼具了医生、生意人和管理者的三重身份。”(编著备注:对此专注医生创业研究的高端私人医生服务微信公号kgn091主编高私傅表示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医生同时分身生意人和管理者角色比较难,可以参考酒店行业,有专业的酒店托管和运营机构,未来不排除投资人、医生和运营管理者三分开的合作模式。)
林子健每天从10:00上班,18:00下班,但8个小时的时间里,他一般只会看10个病人,当然如果生意比较好的时候也会看20个,每个病人看诊的时间约45分钟。
“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私人医生一天也看30多个医生,但是病人体验差,医生看诊的效果也不好。”林子健笑着说,当经过市场洗礼后,私人医生会越来越注意这些细节,“很多像我们这样的医生每天都穿西装打领带。为什么啊?很简单,病人交几千块诊金来看病,你穿着短裤拖鞋合适吗?”
当然除了为病人看诊,他还需要考虑诊所如何盈利,同时还要考虑诊所的管理问题,请多少个护士,租金水电等等。
“这些我们都已经一步步经历过了,香港一开始出现私人诊所时,医生也是同时兼着公立医院的医生身份,慢慢才开始脱离,这样更有安全感些,所以我相信广东渐渐会有更多医生迈出这一步的。”林子健说。(新快报)
香港很多诊所都开在商场、写字楼和住宅楼里
|
诊所预约专线:00852-51256662
内地接待号码:14714346662
诊所地址:香港九龙佐敦弥敦道301-9号嘉宾商业大厦7楼(佐敦地铁站A出口右转)Copyright © 2009-2016 香港嘉宾专科【官网】香港嘉宾专科医疗中心|验血鉴定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